在高物價、經濟壓力大的今天,很多人都可能走到以下情況:
「每個月領到薪水,還完卡債、房貸、生活費,就什麼都不剩。」
「不但存不到錢,還欠銀行愈來愈多。」
「每天被銀行或催收公司打電話催債,壓力大到快要窒息。」
這時,你可能會聽到一個詞:債務舒緩。
但很多人搞不清楚:
「債務舒緩是什麼?真的能解決我的債嗎?會不會有後遺症?」
以下一次幫你搞懂。
債務舒緩是什麼?
簡單來說:
債務舒緩,就是透過協商,把你的債務重新安排,讓你還得起。
它的目的是:
降低利息
減少每月還款金額
延長還款期限
有些情況甚至減免部分債務
重點是:
債務舒緩並不是免還錢,而是讓你可以用更輕鬆的方式,把債務還清。
不同地區不同叫法
不同國家或地區,對「債務舒緩」有不同稱呼,例如:
台灣 → 債務協商、前置協商
香港 → 債務舒緩計劃 (Debt Relief Plan, DRP)
英國 → Debt Management Plan (DMP)
美國 → Debt Settlement、Debt Management
雖然名字不同,核心概念都相同:
幫債務人「減輕還款壓力」。
債務舒緩適合誰?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債務舒緩。比較適合以下族群:
還有穩定收入的人
→ 每月還有能力還一部分債
同時欠多家債務
→ 比如卡債、信貸、稅務貸款一起存在
希望不要破產
→ 想保住信用,或保留部分財產
短期收入變少,但未來仍有能力
若完全沒有收入,債務舒緩比較難成功。
債務舒緩怎麼做?
做債務舒緩,流程大致分以下幾步:
第 1 步:盤點所有債務
先把所有債務列出來:
欠哪幾家?
欠多少本金?
利率多少?
每月應繳多少?
例如:
債務類別 | 金額 | 利率 | 月還款 |
---|---|---|---|
信用卡A | 15 萬 | 18% | 4500 |
信用卡B | 8 萬 | 16% | 2400 |
信貸 | 10 萬 | 9% | 3200 |
第 2 步:計算還款能力
你每月能還多少?
月收入 – 必要生活支出 = 可還款金額
例如:
月收入 $30,000
生活支出 $20,000
→ 可還款 $10,000
若原本每月要還 $15,000,就必須協商。
第 3 步:提出協商申請
可自己向銀行申請
或透過代辦公司協助
若是多家債務,可做前置協商(台灣)
第 4 步:銀行審核
銀行會看:
你的收入證明
財產狀況
是否誠實申報
若條件合理,就會同意新的還款計畫。
第 5 步:簽訂新協議
協議內容會寫清楚:
每月新還款金額
新的利率
還款期數
第 6 步:按新計畫還款
成功協商後:
要準時還款
若收入變少,應主動告知銀行
債務舒緩的優點
很多人做債務舒緩,就是為了以下好處:
減輕每月壓力
例如:
原本每月還 $15,000
協商後降到 $7,000
降低利息
銀行願意降利息,例如:
原本 18%,協商後降到 6%
避免破產
若能協商成功,就不用走破產這條路,對信用傷害比較小。
暫停催收
協商成功後,銀行通常不再打電話催收。
債務舒緩的壞處
債務舒緩也不是沒有代價,以下缺點一定要先知道:
❌ 信用紀錄受影響
多數協商都會被註記在聯徵中心:
會寫「協商還款」
保留 3~5 年
未來申請貸款、信用卡會比較困難
❌ 總利息可能變多
若還款期變長:
每月少繳了
但加總利息可能更多
❌ 不一定協商成功
銀行可能拒絕:
若你完全沒收入
或開的條件不合理
❌ 部分代辦公司亂收費
市面很多黑心代辦公司:
動不動就收幾萬元
協商失敗也不退費
一定要慎選合法單位。
誰不適合做債務舒緩?
若你符合以下狀況,要小心:
❌ 完全沒收入
→ 協商很難成功
❌ 債務金額很小
→ 不一定要協商,自己談就好
❌ 想「不用還錢」
→ 債務舒緩不是免債,是換方式還
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
很多人搞不清楚:
債務舒緩 → 總稱,目的是讓還款輕鬆
債務重組 → 比較偏向重新談條件,甚至減免部分債務
簡單說:
債務舒緩是「喘口氣」,
債務重組是「換還法」或「減部分債」。
常見迷思
誤解 1:債務舒緩就是不用還錢
錯!協商後還是要還,只是還得輕鬆些。
誤解 2:協商一定會成功
錯!銀行可以拒絕。
誤解 3:協商不會影響信用
錯!大多會留紀錄。
誤解 4:代辦公司一定比較快搞定
不一定!若債務不複雜,自己談也行。
我的建議
若你正面臨債務困境:
不要逃避 → 越晚處理越糟
若收入穩定 → 試試債務舒緩
若完全沒能力 → 可能要考慮更生或破產
不急著找代辦公司 → 先問銀行自己談
找合法單位 → 不要被保證話術騙
最重要:
債務可以協商,人生可以重來。